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江苏齐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江苏齐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15351905001
0519-83825552
zengxk@qlrte.com
常州市金坛区华城路1668号

江苏齐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搜索产品

创新理念,贴心服务

专家细解轨道运营安全、准时、应急等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点击次数:次   
“上海地铁总体来说,还是可靠的,市民乘客无须过分担心。但1号线确实已经到了应该大修维护的周期。”昨天晚上,上海轨道交通研究专家、同济大学教 授孙章对本报记者说。地铁1号线昨天清晨、下午、晚间频频发生故障,致使大量乘客被疏散出地铁站,严重影响市民乘客的出行,上海部

分轨道交通专家针对昨天 的地铁事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1问】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事故
 
孙章:有两个原因可能导致昨天的地铁事故。
 
“上海地铁现在一般都是自动ATO控制,正常情况而言,一辆列车停靠站点时,站台的信号灯肯定是红色,后面的列车是不可能能够进站的。今天的情况显 然很不正常。今天事故列车中的一辆首先在火车站通过倒岔折返再向北,在这个倒岔的过程中照理说另一辆列车如果看到红灯是进不了站的。今天发生了这种反常, 可能是这两个小交路的信号设计有问题,只是以前没有使用过,所以没有发现。但这种可能性不大。”
 
“另一个原因可能性较大。因为今天中段的线路跳闸故障,导致了全线晚点,因此运营部门考虑停止自动控制系统,切换成人工操作,加上对这两个小交路不 熟悉,意味着工作人员身上的责任更大。可能在人工操作中存在一定问题。所幸我觉得今天不幸中的万幸,就是司机及时进行了紧急制动,才在一刻避免了更大 强度的冲撞,将损失降到了较低。”
 
而昨天下午两点半左右及晚间八点半左右,地铁1号线再一次出现故障,导致大批乘客被疏散出站,清晨的一幕仿佛在不断重演。截稿前,记者再度致电孙章 教授,他表示,线路不断出现问题,根本上说明了在上海已服务了16年,并且负载相当重的地铁1号线产生严重老化,到了大修维护的关键周期,“从莘庄到 新客站这一段是上海较早开通的一段地铁,从早上引起跳闸的那段隧道顶部碳纤维建筑材料脱落就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老化表现。”
 
但上海地铁运营管理总经理邵伟中对事故原因的理解显然与孙章不同,他昨天向媒体表示,根据初步调查,地铁公司目前已排除司机操作及调度指挥的失误,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之中。
 
【2问】
 
为什么不将乘客疏散进隧道
 
孙章:我认为地铁公司这个处置还是得当的。今天的事故不是爆炸、火灾,没必要采取这个措施。列车可以紧急开门,但当乘客放到隧道中去后,对之后的疏散工作会带来影响,虽然站与站之间也只有1公里多的距离,但人群分散开来之后,毕竟会对整体的疏散工作产生隐患。
 
【3问】
 
为什么未与公交部门沟通好
 
滕靖(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博士):地铁的运能与公交车的运能不是一个级别的,一辆公交车只能载客五六十人,但早高峰时段地铁一节车厢 就有500人,6节车厢就是3000人,而且地铁1号线是3分钟就有1班,大部分公交车的发车间隔不可能比得上地铁。因此仅仅通过加派公交车来疏散地铁直 流的人流几乎是不可能的,加派再多的公交车都无法满足今天这样的场面。因此,对地铁部门来说,较好的疏散方法就是尽快修复地铁本身的故障,用轨道交通本身 来解决问题。
 
【4问】
 
为什么过了好久才恢复运营
 
地铁运营:除了供电故障,地铁运营部门在列车相撞后的几分钟内就采取了相应的紧急预案。但由于部分乘客因情绪因素不愿离开车厢,因此直到上午 11点钟列车才清客完毕。由于事发地在隧道内,抢修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至11时48分,车辆救援工作才完成,1号线全线运营逐步恢复正常。
 
【5问】
 
为什么没及时发布事故信息
 
邵伟中(地铁运营管理总经理):一般的状况我们在几分钟之内会有明确的确认,但两车相撞,不便现场处置,我们对事故的时间延误的判断上也存在一 定的失误。另一方面,现场直流乘客比较多,我们的工作人员对信息把握也不是非常清楚。今后我们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在信息拓展方面会有所考虑,我们会通过手 机短信发布给乘客,将运营的信息告知给大家。
 
【6问】
 
为什么上海地铁常出故障
 
滕靖:不是说上海的地铁就经常出现故障,而日本、法国的地铁故障就较少,只是他们的处理速度更快些。我认为,虽然上海引进了世界很好的设备,但并没 有很强大的脑库支持,没有建立较完善的管理系统,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国外相比也有一定距离。很多懂技术的员工缺乏更为专业可靠的方法论做指导,而研究人员也 很少能真的把握轨道交通中存在的需求。
 
【3大建议】
 
●尽快将事故信息明确、透明地公布给乘客,在每个车站配备紧急启用的显示屏,罗列清楚事故发生的信息,产生的影响,并在显示屏上告知乘客周边地面公交配套的详细路线与信息。
 
●建设更多的地铁网络,当地铁网络日趋完善、线路更多之后,一条线路瘫痪不会影响到绝大部分人的出行。市民只需稍微绕一些路,便依然能通过轨道交通顺利抵达目的地。
 
●加紧培养专业人才,尤其是地铁养护、维修、管理、运营组织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这方面上海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